查看原文
其他

UCCA新展预见丨“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早鸟票开启

UCCA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2024-09-02


2023年3月18日至6月11日,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将呈现春季大展“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


作为“’85新潮”艺术运动中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耿建翌(1962-2017)在其职业生涯通过一系列打破艺术边界的实验性尝试,不断追问艺术创作中的基本问题:怎么观看?怎么证明?怎么规范?怎么阅读?怎么显像?怎么回收?他在创作中重新定义并构想了不同媒介与内容之间的关系,留下众多至今仍极具启发性的作品。




日常生活的艺术



“对我来讲,艺术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它只是我看世界的一种媒介,通过这种媒介看世界,你会看得更细致,会看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是艺术对我的帮助。”

——耿建翌


耿建翌肖像,1995,杭州西湖。



在3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耿建翌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观看、观察和提问。他将简单的日常行为挪用为创作的形式和内容,用意想不到的视角理解艺术,给人朴素的力量和感动。


耿建翌,《鼓掌的三拍》,1994,丝网版画,共三张;每张30 × 35 cm、整体92 × 37 cm。私人收藏。


本次展览的标题“他是谁?”便源自耿建翌1994年创作的重要同名作品。面对错过的来访陌生人,艺术家下意识地问出“他是谁?”,并根据邻居提供的有关“他”的具体样貌线索创作了一组集文稿、绘图和照片的观念作品。这件作品也恰如引言般反映了耿建翌创作中的诸条线索,即对于个体身份的探索,对日常性的反思,以及将“调查”作为艺术创作的方式。


耿建翌,《他是谁?》,1994,26页手写文稿、绘图、照片。图片由亚洲艺术文献库(AAA)提供。




让观众

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我想自己工作一半,由观众来完成另一半。”

——耿建翌


耿建翌在黄山会议现场进行《表格与证书》第二部分行为,1988。



如何消除艺术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为解决这个问题,耿建翌提出了“百分之五十”的概念:艺术家只做一半的工作,剩余部分留给观众或参与者完成。这个坚持了多年的工作方法把一系列熟悉的日常转变为与多位合作者共同完成的作品,其中的参与者有其他艺术家,也包括来自社会各界的普通观众。


耿建翌,《合理的关系》(局部),1994,黑白照片。


这一类作品中最为知名的是创作于1988年的《表格与证书》项目——耿建翌向当年黄山当代艺术会议的每位参与者都邮寄了一张表格,再在会议现场为所有正确填写表格的人颁发证书。这件作品曾展出于UCCA在2007年举办的开馆展“’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此次时隔多年再次于北京UCCA呈现,相信也会让不同代际的观众产生新的感受。


耿建翌作品《表格与证书》在“’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7。




全景式呈现

各阶段代表作品


“努力清空自己,能够做到‘无知’状态。”

——耿建翌


耿建翌,池社活动之二“绿色空间中的行者”,1986。图片由宋陵提供。



从1985年《灯光下的两个人》的初露锋芒,到2016年在日本创作的系列纸质作品,“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通过90余件作品展现耿建翌30余年艺术生涯的探索和实践,其中很多作品都是第一次与北京观众见面。展览还对耿建翌的创作进行了主题性梳理,包括以书、暗房工作、新媒体、纸浆、“百分之五十”等主题进行展开。



耿建翌,《读物》,1990,纸本印刷品,共15本,每本18 × 13.2 × 2cm。私人收藏。

耿建翌,“做作 2016-2017”系列(部分),2016,纸浆、楮皮,40 × 30 cm。


本次展览曾于2022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展出,此次在北京的呈现也延续了UCCA对自“’85新潮”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史研究及个案梳理的持续关注。展览由PSA与UCCA联合举办,凯伦·史密斯与杨振中共同策划,张培力担任特别顾问。


耿建翌,《存在的证明》,1998。摄影装置:放大的证件照、证件原件,7件,每件140 × 101 cm。图片由香格纳画廊提供。




展览开放时间


2023.3.18 – 2023.6.11

周二至周日

10:00-19:00(18:30最后入场)


特殊闭馆时间

2023.4.28(14:00-19:00闭馆)


限时早鸟票



或可在大麦、猫眼演出、抖音、摩天轮

平台购买



早鸟票销售时间

2023.2.10 – 2023.3.17


早鸟票使用时间

2023.3.18 – 2023.6.11

 

单人早鸟票 60元

原价 100元

*赠“观众证书”护照夹 × 1


亲子早鸟票(一大一小) 118元

原价 150元

*赠“观众证书”护照夹 × 2




* 在探索消除艺术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的过程中,耿建翌提出“百分之五十”的创作方式:即艺术家做一半,观众完成另一半。以耿建翌著名的“参与式”作品《表格与证书》(1988)为灵感,购买本次展览早鸟票的观众将获赠展览特别纪念品——“观众证书”护照夹。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以实物为准。



购票须知


1. 一人一票,持票入场;展票仅供单次入场使用。

2. 展票是具有时效性的特殊产品,逾期作废,请仔细阅读说明,核对信息后下单并按所购展票的使用规则和时间使用。

3. 请勿携带食品、饮料、美术工具、宠物、三脚架、稳定器和自拍杆等其他可能影响观众参观或展品安全的物品入场。

4. 单人早鸟票、亲子早鸟票均为特殊票种,售出后不支持退换。

5. 优待票政策:学生(硕士研究生及以下)、60周岁以上老人(含60周岁),残障人士,身高1.2米以上未成年人可享受优待购票政策,请持相关有效证件入场。

6. 学生有效证件是指在普通大、专院校就读的全日制专科、本科及硕士研究生证件和中、小学就读的学生证件。

7. 亲子票政策:一名成人携一名1.2米以上未成年人同时入场可享亲子票购票政策,未成年人需提供未满18周岁的有效身份证件。

8. 身高1.2米以下儿童(含1.2米)免费观展,需由购票成人陪同入场(一位成人限一位免票儿童随行,超出则需购买相应数量展票)。

9. 未满14周岁的儿童及行动不便者需有成年人陪同观展。

10. UCCA会员免费观展,请开展后持有效会员凭证和身份证件至现场兑票。

11. UCCA保留检查享受优待票或免费票人士身份的权利。

12. 团队观展需提前至UCCA官方微信平台预约,请参照官方网站及官方微信平台的团队预约及参观注意事项。

13. 团队中如有儿童,入场成人与儿童的人数比例需不低于1:5,且儿童团队需要至少有2位成人全程陪同。

14. 参观注意事项请以UCCA官方网站及官方微信平台相关说明为准。

15. 退票政策:在UCCA官方小程序内购买的展票,在展票使用截止日期前未核销的,可在展票使用截止日期前通过线上客服申请退款;展览结束后,未申请退款的展票不再支持退换。申请成功后,款项将退回至购票时使用的支付账户;使用优惠券或优惠码购买的展票,退款时优惠金额或优惠券不予退还;已核销的展票及已转赠且被接收的展票,不支持申请退款。




关于艺术家


图片由香格纳画廊提供。


耿建翌(1962-2017),1962年生于河南郑州,198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定居杭州后,耿建翌先后工作于杭州丝绸工学院(今浙江理工大学)与中国美术学院。作为“'85新潮”重要的一员,耿建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便在中国声名鹊起——1986年加入先锋艺术组织“池社”,2008年和2010年分别创建“阿嚏阿嚏”工作组和想象力学实验室,且更为广泛地开展了“月食”“课堂”等实验艺术项目。通过行为表演、基础材料、装置、拼贴等各种媒介或形式,耿建翌的创作始终保持对社会和周边环境变化的观察与提问,并对自我实践和身份认同等相关主题进行探讨。耿建翌有意识地将自己与世界隔离,采取不干预的态度进行观察,通过这种脱离的形式对无论是规则、工具、还是社会自动运行的各种成分进行审视。耿建翌非常重视构建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交流,在有些作品中,他试图将对距离的掌控引入作品,参与或帮助解决观众与作品之间交流障碍的问题,并通过对特定象征的使用挑战和拷问观者的意识。


耿建翌的重要展览包括: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2017);“投影顽固”(OCAT上海馆,2016);“小桥东面”(OCAT,深圳馆,2015);“无知,1985-2008 耿建翌做作”(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2);“耿建翌个展:过度”(香格纳北京,2008);重要的群展包括:光州双年展(韩国,2014);“’85新潮:第一次中国当代艺术运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7);“真实的东西,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泰特美术馆,英国,2007);“首届广州三年展——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广东美术馆,2002);“另一次长征,90年代中国观念艺术”(CHASSE KAZERNE,布雷达,荷兰,1997);第4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意大利,1993);中国前卫艺术展(柏林世界文化宫,德国,1993);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89)。




关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国有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主场馆。它坐落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畔,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5万平方米,内部最高悬挑27米,高达165米的烟囱既是上海的城市地标也是一个独立的展览空间。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给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作可能。作为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让自身处于进行时是这所博物馆的生命之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学习平台;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藩篱;促进不同文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和知识生产。




关于策展人


凯伦·史密斯


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作家,专注于中国当代艺术。凯伦·史密斯在2012年被任命为OCAT西安馆的执行馆长。2015年担任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的艺术总监,2021年加入德英基金会。凯伦在中国的策展项目包括“与材质的表情有关”(OCAT西安馆,西安,2022);“一光诸影:夏永康”(京都国际摄影节,京都,2020);“我与你:埃里克·索斯”(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上海,2020);“墨水之外:中国艺术家作品集”(佩拉博物馆,伊斯坦布尔,2019);“摄寻千里:十见天地”(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上海,2018);与杰弗里·戴奇共同策划“波普之上”(余德耀美术馆,上海,2016);“颗粒到像素:摄影在中国”(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上海/莫纳什美术馆,墨尔本,2015/2016);“醍醐:段建宇、胡晓媛双个展”(上海外滩美术馆,上海,2013)以及与西蒙·格鲁姆和徐震共同策划的“真实的东西: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泰特美术馆,利物浦,2007)。学术著作包括2008年出版的《九人传:新中国先锋艺术的诞生》(Nine Lives: The Birth of Avant-Garde Art in New China),以及自2011开始出版的《发光体:亲历中国当代艺术现场》系列著作等。



杨振中


艺术家、策展人,1968年出生于浙江。通过录像、摄影、装置、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观念艺术的创作实践,并于2003和2007年两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曾作为策展人,在上海合作策划了“超市展”“快递展”“吞图”等十几场当代艺术项目。


杨振中的重要个展包括:“静物与风景”(唐人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8);“始终”(MANEGE美术馆及展览协会,莫斯科,2014);“不在此时”(上海OC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2013);“不要动”(香格纳,北京,2011);“杨振中”(IKON美术馆,伯明翰,2006);“轻而易举”(比翼艺术中心,上海,2002); 重要的群展包括:“1989年之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2017);“我们光明的未来:控制论幻想”(韩国白南准艺术中心,龙仁,2017);“前卫中国:中国当代艺术20年”(国立新美术馆,东京,2008);“全球化城市”(泰特美术馆,伦敦,2007)等。其作品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2003,2007)、上海双年展(2002,2016)、广州三年展(2002,2005,2012)、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2006)、里昂双年展(2013)等国际大展,亦被纽约MoMA、古根海姆美术馆、英国IKON美术馆、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瑞银集团等重要公私艺术机构所收藏。





如何成为UCCA会员?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加入UCCA会员,

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或致电垂询UCCA会员部
 UCCA北京 :+86 10 5780 0200

UCCA Edge :+86 21 6628 6861



UCCA官网重新上线


自2023年2月9日起,UCCA官方网站在升级维护后恢复重新上线,欢迎大家前往官网(https://ucca.org.cn/)了解UCCA的近期动态及过往资料。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活动信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